據了解,相比于露天礦山,地下礦山行業門檻較高,具有衛星信號缺失、行駛空間狹束、多坡急彎等痛點,地下空間自動駕駛需要關鍵技術的創新和突破。
2021年以來,在武漢理工大學提供技術支持的基礎上,湖北三寧礦業有限公司與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聯合研發出該款無人駕駛礦車。同時,研發單位還搭建了地下礦山“車—路—云”一體化車輛管理及調度平臺,實現裝礦、運礦、卸礦全過程的無人化運輸作業。
當天上午11點,一輛滿載磷礦石的地下礦山無人駕駛卡車,順利駛出宜昌的挑水河磷礦礦洞。安全員雖然坐在駕駛位上,卻并沒有對礦車進行任何操作。
“礦區車輛自動駕駛最近幾年發展很快,但都是集中在露天礦區,因為地下礦道無人駕駛技術難度更高,挑戰更大。” 武漢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吳超仲通過連線表示:“此次由三寧礦業牽頭進行需求設計、路側智能設計等開發,東風商用車公司負責車輛平臺及智能系統集成開發,武漢理工大學負責無人駕駛中建圖、感知定位和群體智能等核心技術研發,形成產學研用的合作模式。在學術研究上具有創新性,在工程應用上具有技術先進性。”
據悉,該無人駕駛礦車的投用,實現了井下礦石運輸無人化,結合“遠程無人開采”技術,形成“人在家中坐,礦自手中采”的模式,極大地提高開采效率。成功完成試運行后,這款無人駕駛礦車將轉入商品開發階段。
“我們以此項目為基礎,將形成一套具有湖北特色、引領國內技術發展的先進技術成果,培養一批智慧礦山、智能裝備、自動駕駛等相關領域的專業化技術人才。”東風商用車礦卡項目技術負責人殷政介紹,這將為實現湖北省智慧礦山產業集群建設及發展提供技術和人員支撐。(潛江新聞網)